從事微信行銷、教學這3年多的時間裡,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客戶、學員來諮詢:「你們有在做公眾號代運營嗎?」
從傳統的角度來看,運營好一個公眾號確實不容易,要有文案、活動企劃、美工、推廣人員….互相配合
很多企業不願意或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組建一個自媒體運營團隊,於是市場上就衍生出了一些代運營的業務
對於代運營能有多少的成效?我一直是持保留的看法。
首先,
就本質來說,公眾號就是一個自媒體的內容傳播平台
一些知名的微信公眾號,像是:邏輯思維、一条、玩車教授、咪蒙….
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
然後等累積了足夠的粉絲數和量能後,才逐步走向商業化的道路
但是現在很多廠商並沒有看到這些公眾號前面累積的那段過程,只看到現在這些公眾號有多少粉絲?銷售量有多少?
然後就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個相同的公眾號,能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客戶…
申請一個公眾號容易,但沒內容怎麼辦?
就去轉貼熱帖、找寫手、找代運營…..
其實這些都是下下之策!!
很簡單的道理,
一個美食部落客,你要他去寫3C試用文;一個房地產部落客,你要他去寫創業觀察文……
就算找到的人文筆再好,寫出來的內容都不夠深入,沒有自己的靈魂
更何況許多代運營企業連自己的部落格都沒寫過,
找了3、5個小編,手上就代管起幾十個公眾號,你要他一下寫美食、一下寫旅遊、一下寫醫美、一下寫健康…..這品質可想而知。
到最後,公眾號成了熱帖文章轉貼平台
或者,裡面的粉絲都是殭屍粉
這錢算是打水漂了,一點成效都沒有。
這樣的話,是不是公眾號就不經營了?
對於目前想進軍大陸市場的企業來講,可以沒有網站,可以沒有微博,但不能沒有微信公眾號!
光有一個網站,不一定會被看到,看到了人家不一定有印象,不一定會留存,不一定會互動
但是在公眾號上就不一樣了,
如果你有機會和客戶互動,你會成為他微信好友裡的一員,如果你的產品夠好,他還會成為你的忠實顧客和免費推廣員!
未來的營銷不需要太多的渠道,只要讓你的產品進入消費者的手機,就是最好的營銷。
在百度、谷歌上,你要面對的是來自全國、全世界的競爭
但是在微信、在公眾號裡,你可以自成一個小的生態圈,建立自己的王國
所以,怎麼經營才正確?
給企業主的一些建議:
1.不要躲在幕後,讓自己成為自媒體、自明星
不像以往一個企業要曝光,只能花大錢買廣告,做贊助
現在是自媒體的時代,人人都有機會藉由簡單的工具替自己曝光,讓自己和公司、產品,鋪天蓋地的傳播出去
所以像是馬雲、雷軍、賈伯斯、比爾蓋茲、川普….他們都不只是當一個企業幕後的操盤人
他們會讓自己站在第一線,讓自己成為公司的最佳代言人
2.找代運營,不如找合夥人
與其找一些只會轉貼文章,組合句子,只為完成合約上數字要求的代運營
不如找個合夥人或操盤者
企業提供基本的運營成本,並讓運營者的利潤跟公眾號/微信營銷帶來的營收做掛鉤
這種方式不僅是可以用在代運營,也適用企業內部創業或激勵
事實上,像是玩車教授、一条,這幾個估值上億的公眾號,一開始都是從5、6個人的小團隊開始的
這些團隊的核心成員,最後都成了股東
(所以這幾年大陸很流行股權激勵)
在工業時代,員工付出的是勞力、是時間,一個人能有多少產值基本上是固定的,用固定的薪資和獎金就能把人留住。
在互聯網時代,員工付出的是腦力、是創意,產值無法衡量。他可以花一天的時間,寫出一篇拼湊出來的文章,也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寫出一篇10萬+的文章,帶來百萬的業績。沒有合適的激勵方案,人家又怎麼肯冒著頭髮花白、逼死腦細胞的風險,殫精竭慮的去出謀劃策呢?
3.問對問題
從新思考:你的用戶在哪裡?他們有什麼痛點?你有什麼解決方案?
問題的順序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模式
如果你的順序是從:我手上有什麼產品(解決方案)?要怎麼賣出去?那就是傳統的「產品思維」
「玩車教授」是先手上有一堆車,想把它們賣出去,才開始這個公眾號的嗎?
不是!!
他們是因為知道這群想買車的人有什麼樣的困擾?需要什麼樣的資源?才去分享這些內容,然後找到合適的產品滿足他們!
「小米」的出現也是這樣來的,
他們先去聚集了這些「米粉」,知道他們對現有市場上的產品有什麼需求?有什麼不滿?然後再做出符合「米粉」們需求的產品。
錯誤的問題帶來錯誤的答案和結果!
錯誤的追求粉絲數但卻忽略了找到的是否是你理想中的粉絲?是無法讓公眾號變現的。
總結:
不要過份迷信微信代運營的功力和能帶來的成果,尋找代運營也不要一昧追求低成本。一分錢一分貨,發一篇文章,可以是拼湊、轉貼來的,也可以是精心策劃的成果。
如果真的想經營好公眾號,讓公眾號成為一個可以帶來客戶和收入的管道,也可以考慮找一個微信營銷合夥人或顧問,定好激勵措施,讓參與經營的人都能有足夠的動力和熱情。